#典型神經根型頸椎病椎間盤突出醫案 #疼痛時間長達十一年很誇張 #手麻最常見的三大問題 #全脊椎整合中醫微創逆轉勝 #感謝桃園市蘆竹區林先生熱情見證

2022-09-30

🎈醫案:

桃園市蘆竹區的林先生年紀約42歲,因工作搬重物姿勢不良而受傷,疼痛時間已長達11年,長期出現肩頸痠痛跟手麻問題,工作時腰只要向前彎、或後仰就會開始疼痛,站著免強半小時、走路則只能維持10分鐘,一整天都會不定時出現疼痛症狀,曾在其他診所做過電療跟熱療5個月、打過3次消炎止痛類固醇針,效果時好時壞,怎樣都不如預期。

👨‍⚕️診斷:

1.頸椎過直

2.右側C5C6神經根型頸椎病合併右手麻

3.左側L5S1椎間盤突出

4.慢性筋膜發炎疼痛

評估:還沒出現馬尾症候群症狀,沒有大小便失禁,患者墊腳尖的力量還算穩定,肌肉也並無萎縮的症狀,基本上沒有嚴重到要開刀的程度。

🎉治療時間:111.01.08~111.04.30 共十次

🔅針刀醫學療法切入角度:

事實上椎間盤在二十歲就發生退行性病變,大部分的人都是正常退化,但現代人手機電腦不離身,低頭族當久了,頸椎的生理曲線消失,變成頸椎過直,之後慢慢使得椎間盤的髓核突出,然後開始刺激與壓迫神經根,進一步產生周圍軟組織水腫發炎,最後產生纖維組織嚴重沾黏跟微循環障礙。

🎍️頸椎治療思路:

1.關節面減壓,釋放神經根的壓力

2.筋膜刀鬆解,降低軟組織張力

3.重新訓練頸椎肌肉,拉開椎管

💪復健:毛巾操每天一百下到兩百下

🌲脊椎整合中醫微創減壓治療

原理:通過緩解腰椎前後兩側遭到損傷的肌群,例如腰大肌、豎棘肌、腰方肌、臀大肌、梨狀肌等重要筋膜,進一步解除該處軟組織的粘連與神經根的卡壓,從而達到對腰椎部位力學平衡的重建,獲得中醫理論上的陰陽平衡及氣血通暢的效果。

🧨神經根型頸椎病

頸椎椎間盤的退行性改變是頸椎病發生中最為重要的原因!椎間盤突出,相鄰椎體後緣及外側緣的骨刺形成,小關節及鉤椎關節的增生肥大,黃韌帶的增厚及向椎管內形成皺摺。都可能刺激或壓迫椎管兩旁的頸神經根,引起上肢包括手指的疼痛、麻木和肌力減退等症狀。

🎇2分鐘了解手麻最常見的三大問題

1.頸部退化:姿勢不良、頸椎太直、椎間盤退化、骨刺壓迫等。

2.胸廓出口症候群:長期低頭、斜角肌太緊,進而夾傷神經。

3.腕隧道症候群:過度使用手部,例如:滑手機、打電腦等。

3.其他:胸小肌、鎖骨第一肋骨間神經壓迫;尺神經壓迫受傷、橈神經壓迫等。

⚠️醫師提醒:廚師、家庭主婦、會計銀行員、設計師、孕婦、騎自行車環島等也都是風險族群。

(本段資料節錄今健康,僅供衛教使用)

🌟四個方法測出腰椎間盤突出的可能性

1.站姿體前彎測試

當腰部向前彎曲時,會對椎間盤施加強大的壓力,是症狀惡化並且疼痛增加。相反的,向後彎時疼痛會減少

2.單腳站立測試

突出的其中一個症狀是肌力不足,促使脊椎穩定性下降。

3.仰臥直抬腿測試

4.踮腳尖測試

✒︎ 椎間盤突出好發族群:

1️⃣35-50歲的族群

2️⃣特定的職業族群,例如搬家工人、舉重選手、百貨公司專櫃小姐等

3️⃣缺乏運動

4️⃣肥胖

✡️✡️衛教宣導時間✡️✡️

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不良的坐姿習慣特別是翹二郎腿或是盤腿坐)都非常容易引起梨狀肌過度緊繃後發炎,請大家特別小心!!

🆘 什麼情況下需要開刀?

長期保守治療無效者,且經 CT 或MRI檢查明確診斷,或出現大小便失禁,跟肌肉萎縮患者應接受手術治療


※本文案例均已經過當事人同意刊登露出,並經患者同意拍攝照片影片上傳。

※ 本文為案例資訊,僅作為推廣針刀醫學療法衛教資訊之介紹分享,治療效果會因個人體質與術後保養而有異。

✨徐國峰醫師提醒您,任何醫療處置均有潛在風險,並非每個人都適合,本文內容僅供參考,實際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及溝通而定。

🤔有相關問題請就近洽骨科、復健科、針刀、針灸醫師,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徐國峰中醫診所關心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