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案紀錄步履闌珊的逆轉重生 #王阿姨的重度椎管狹窄醫案 #最後一刻逆轉勝本來都要進去開刀了 #脊椎整合微創減壓真的大功告成 #Minimally Invasive Spine Release
2025-04-16
⭕️患者基本資料王阿姨,女性,73歲,居住於桃園市蘆竹區。
*⭕️就診日期** 民國112年4月25日首度至本診所就診。
---
一、初診印象:步履闌珊,痛苦難行
那是一個四月春日微涼的早上,王阿姨由家人攙扶著緩慢走進診所。她的步伐彷彿被時間與疼痛鉛封,每前進一步,便皺起眉頭,神色艱辛。她說,三個月前開始,走路變得愈來愈痛,到現在已經「無法自己出門」,雙腿從大腿到小腿都有針刺與燒灼感,連站立三分鐘都像受刑。
她語氣中透著絕望:
「醫院說再不開刀,恐怕日後就要坐輪椅了……」
---
二、病史背景與影像判讀
王阿姨提供了一年前的腰椎MRI(拍攝日期為2021/11/29),結合現行症狀與理學檢查,初步診斷如下:
☢ 腰椎MRI診斷:- **L2-L3**:中央型椎間盤突出併硬膜囊明顯受壓。- **L3-L4**:廣基底型突出,脊髓前移形變,神經孔狹窄。- **L4-L5**:嚴重中央型突出,伴神經根壓迫、椎管狹窄。- 合併**多節段退化、椎體終板骨髓變性**(疑Modic Type II)
🛑臨床診斷:**- 多節段椎間盤突出併脊髓神經壓迫- 神經性間歇性跛行(Neurogenic claudication)
---
三、原先醫院建議與風險評估
因王阿姨的症狀與影像符合**中度至重度椎管狹窄合併神經根壓迫**,原先大醫院已安排進行**腰椎減壓合併融合手術(Laminectomy with Fusion)**,並已列入開刀排程。
然而,我們不得不提醒:儘管融合手術在特定病人可提供暫時減壓,但在高齡患者中仍伴隨**下列重要風險**:
🔴 **手術風險包括**:- 術後感染率高(尤其高齡糖尿病者)- 椎旁肌肉破壞與失能- 鄰近節段退化(Adjacent Segment Disease)- 5年內再開刀率高達20–30%- 術後慢性疼痛(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e, FBSS)
王阿姨表示她擔憂麻醉、住院與術後行動能力下降,強烈希望尋求「不用動刀」的方法。
---
四、非手術策略與療效追蹤
評估無立即神經壞死危險後,我們啟動一套以精準減壓與神經修復為核心的治療策略:
✅ 1. **脊椎針刀減壓技術(Minimally Invasive Spine Release)**這是一項融合中西醫概念的微創介入技術,透過高頻超音波或MRI引導,精準釋放黏連性結締組織與纖維束,改善以下關鍵病理機制:
🔹 **解除黃韌帶與小關節囊纖維性攣縮**-
*⭕️就診日期** 民國112年4月25日首度至本診所就診。
---
一、初診印象:步履闌珊,痛苦難行
那是一個四月春日微涼的早上,王阿姨由家人攙扶著緩慢走進診所。她的步伐彷彿被時間與疼痛鉛封,每前進一步,便皺起眉頭,神色艱辛。她說,三個月前開始,走路變得愈來愈痛,到現在已經「無法自己出門」,雙腿從大腿到小腿都有針刺與燒灼感,連站立三分鐘都像受刑。
她語氣中透著絕望:
「醫院說再不開刀,恐怕日後就要坐輪椅了……」
---
二、病史背景與影像判讀
王阿姨提供了一年前的腰椎MRI(拍攝日期為2021/11/29),結合現行症狀與理學檢查,初步診斷如下:
☢ 腰椎MRI診斷:- **L2-L3**:中央型椎間盤突出併硬膜囊明顯受壓。- **L3-L4**:廣基底型突出,脊髓前移形變,神經孔狹窄。- **L4-L5**:嚴重中央型突出,伴神經根壓迫、椎管狹窄。- 合併**多節段退化、椎體終板骨髓變性**(疑Modic Type II)
🛑臨床診斷:**- 多節段椎間盤突出併脊髓神經壓迫- 神經性間歇性跛行(Neurogenic claudication)
---
三、原先醫院建議與風險評估
因王阿姨的症狀與影像符合**中度至重度椎管狹窄合併神經根壓迫**,原先大醫院已安排進行**腰椎減壓合併融合手術(Laminectomy with Fusion)**,並已列入開刀排程。
然而,我們不得不提醒:儘管融合手術在特定病人可提供暫時減壓,但在高齡患者中仍伴隨**下列重要風險**:
🔴 **手術風險包括**:- 術後感染率高(尤其高齡糖尿病者)- 椎旁肌肉破壞與失能- 鄰近節段退化(Adjacent Segment Disease)- 5年內再開刀率高達20–30%- 術後慢性疼痛(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e, FBSS)
王阿姨表示她擔憂麻醉、住院與術後行動能力下降,強烈希望尋求「不用動刀」的方法。
---
四、非手術策略與療效追蹤
評估無立即神經壞死危險後,我們啟動一套以精準減壓與神經修復為核心的治療策略:
✅ 1. **脊椎針刀減壓技術(Minimally Invasive Spine Release)**這是一項融合中西醫概念的微創介入技術,透過高頻超音波或MRI引導,精準釋放黏連性結締組織與纖維束,改善以下關鍵病理機制:
🔹 **解除黃韌帶與小關節囊纖維性攣縮**-
🔹 **破壞局部慢性沾黏結痂,恢復神經滑動性**
🔹 **改善血循,降低神經根發炎與缺血刺激**
🔹 **減壓椎間盤邊緣張力,避免進一步突出**
透過數次治療,病患的神經滑動性與通道壓力指數逐漸改善。
✅ 2. **功能性運動誘發刺激**- 用於誘發深層肌群活化(如腰多裂肌、多角度腰背肌),重建脊椎穩定核心,減輕椎間盤負荷。
✅ 3. **週期性步行與負重訓練**- 評估行走耐力與神經反饋反應,逐步提升日常活動能力。
---
五、轉機與奇蹟:六週十二次治療後的轉變
短短六週、共十二次治療後,王阿姨第十次回診時帶著燦爛笑容自行走入診所,令人驚訝地宣布:「我現在可以走去市場買菜,不用人扶,也不痛了!我每天都在散步,晚上睡得也很好。」
最終追蹤顯示:- **雙腿麻痛完全解除**- **步行時間延長至40分鐘以上**- **無須每天三餐止痛藥物**- **腰背活動角度恢復超過80%**
---
六、結語:在手術邊緣,找到第二條路
王阿姨是許多「被準備開刀的人」之一,她的故事提醒我們不是每一個椎管狹窄都要走上手術枱!在針對病因、精準定位與整合式療法介入下,許多患者仍能重拾尊嚴與步伐。
這不是奇蹟,是醫理與信念的聯手。 這不是倖存,是決定不輕言投降的結果。
恭喜王阿姨逆轉勝。
🆘 什麼情況下需要開刀?長期保守治療無效者,且經 CT 或MRI檢查明確診斷,或出現大小便失禁,跟肌肉萎縮患者應接受手術治療。
✅ 2. **功能性運動誘發刺激**- 用於誘發深層肌群活化(如腰多裂肌、多角度腰背肌),重建脊椎穩定核心,減輕椎間盤負荷。
✅ 3. **週期性步行與負重訓練**- 評估行走耐力與神經反饋反應,逐步提升日常活動能力。
---
五、轉機與奇蹟:六週十二次治療後的轉變
短短六週、共十二次治療後,王阿姨第十次回診時帶著燦爛笑容自行走入診所,令人驚訝地宣布:「我現在可以走去市場買菜,不用人扶,也不痛了!我每天都在散步,晚上睡得也很好。」
最終追蹤顯示:- **雙腿麻痛完全解除**- **步行時間延長至40分鐘以上**- **無須每天三餐止痛藥物**- **腰背活動角度恢復超過80%**
---
六、結語:在手術邊緣,找到第二條路
王阿姨是許多「被準備開刀的人」之一,她的故事提醒我們不是每一個椎管狹窄都要走上手術枱!在針對病因、精準定位與整合式療法介入下,許多患者仍能重拾尊嚴與步伐。
這不是奇蹟,是醫理與信念的聯手。 這不是倖存,是決定不輕言投降的結果。
恭喜王阿姨逆轉勝。
🆘 什麼情況下需要開刀?長期保守治療無效者,且經 CT 或MRI檢查明確診斷,或出現大小便失禁,跟肌肉萎縮患者應接受手術治療。
※本文為案例資訊,僅作為推廣針刀醫學療法衛教資訊之介紹分享,治療效果會因個人體質與術後保養而有異。
★徐國峰醫師提醒您,任何醫療處置均有潛在風險,並非每個人都適合,本文內容僅供參考,實際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及溝通而定。
▲有相關問題請就近洽骨科、復健科、針刀、針灸醫師,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徐國峰中醫診所關心您
(針刀專字第28號,台灣針刀醫學會創會專科醫師,兩岸雙專科針刀醫師執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