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針刀治療田阿姨之筋膜沾黏與相關症狀 #車禍後導致腰痛與胸悶心悸口乾舌燥特殊案例 #感謝花蓮患者特別北上治療見證
2025-04-02
⭕️患者田阿姨,女性,73歲,來自花蓮,於112年4月15日初次就診,主訴長期腰痛、髖關節疼痛,伴隨胸悶、心悸、口乾舌燥及失眠等症狀。
她拿出一疊厚厚的檢查報告與影像光碟,並慢慢敘述起她漫長的病程。大約十年前,她因嚴重脊椎側彎,在台中仁愛醫院接受長節段脊椎融合手術,從胸椎中段一路固定到腰薦椎,總共打入十餘支鋼釘,術後恢復良好,生活幾乎回到常態。
然而命運的轉捩點發生在111年5月8日,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讓她腰部遭受撞擊。她回憶:「當時只是覺得腰有點扭到,沒想太多,誰知道那天開始,身體就像壞掉了一樣。」先是腰痛、髖關節痛,接著出現胸悶、心悸、口乾舌燥、手腳冰冷、夜間盜汗等種種難以解釋的症狀,且越來越頻繁。
她曾嘗試多種保守治療(如藥物、復健),效果有限,甚至一度感到絕望,認為自己可能再也無法恢復正常生活。帶著最後一絲希望,她在家人陪同下從花蓮遠道而來,慕名求診,尋求脊椎針刀療法。
「睡也睡不好,吃也吃不下,到處看醫生都說找不到問題……」她聲音微顫,眼眶泛紅。
為進一步確認診斷,參考田阿姨提供的X光與MRI影像(拍攝日期為2022年10月22日)。X光顯示,患者腰椎與胸椎段有多枚固定釘與金屬棒,固定範圍從胸椎下段(約T10)至腰椎上段(約L2),整體對位尚可,但腰椎生理前凸略減,提示可能存在術後僵硬與筋膜張力異常。
MRI影像進一步揭示:矢狀面顯示腰椎L3-L4與L4-L5間椎間盤退化,伴隨輕度椎間盤突出,壓迫硬膜囊,但未見明顯神經根壓迫。冠狀面與橫斷面顯示髖關節周圍軟組織異常高訊號,特別是髂腰肌與臀中肌周圍,提示筋膜與軟組織可能存在慢性炎症或沾黏。胸椎段筋膜層亦見不均勻訊號,與患者胸悶、心悸等交感神經相關症狀相符。
我耐心把影像結果詳細解釋給田阿姨聽:「阿姨,您看這張MRI,您的腰椎固定段雖然穩定,但下面的L3到L5有些退化,還有筋膜沾黏,這就是您腰痛和髖關節痛的原因。胸椎這邊的筋膜也有問題,可能跟您的胸悶、心悸有關。我們可以用針刀把這些沾黏鬆開,應該能幫您減輕症狀。」田阿姨聽後問:「徐醫生,那這種治療要多久才能好?」我誠懇回答:「田阿姨,您的狀況比較複雜,可能需要兩個月左右的療程,但我們會根據您的進展調整,您要對自己有信心。」田阿姨點頭,露出了一絲希望的笑容
🛑脊椎針刀原理講解與治療過程在開始治療前,我向田阿姨詳細介紹脊椎針刀療法的原理:「阿姨,脊椎針刀是一種微創治療方法,原理是用一根很細的針刀,精準地切開那些黏在一起的筋膜和軟組織,鬆解壓迫,讓您的肌肉和神經恢復正常功能。同時,針刀還能刺激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組織修復,這樣您的疼痛和僵硬感就會慢慢改善。」田阿姨聽後有些好奇地問:「徐醫生,這跟一般的針灸不一樣吧?」醫師解釋:「對,阿姨,針灸主要是調節氣血,針刀則是直接處理筋膜和軟組織的問題,效果更直接,但我們會參考核磁共振定位,確保安全。」田阿姨聽後放心地說:「好,那就麻煩醫生了,我真的很想好起來。」
🛑療效與追蹤經過兩個多月(共16次針刀治療),至112年6月16日,田阿姨症狀大幅緩解,腰痛與髖關節疼痛幾乎消失,VAS評分降至1分,胸悶心悸不再發作,睡眠恢復正常,僅偶有輕微口乾,視為暫時畢業。她在畢業時拉著我的手說:「徐醫生,真的太感謝您了,我終於能好好過日子了!」我趕快叮囑她:「阿姨,您恢復得很好,但還是要注意不要過度勞累,我們每兩個月回診一次,確保不會復發。」
112年8月與10月回診時,田阿姨表示活動自如,無明顯不適,VAS評分穩定在0-1分。她還帶來了家鄉的花蓮麻糬,笑著說:「徐醫生,這是我的一點心意,謝謝您讓我找回健康!」至112年底,症狀幾乎完全消失,田阿姨的生活品質全面恢復。
⭕️討論與總結本案例為一典型術後筋膜沾黏合併外傷後慢性疼痛的複雜病例。脊椎針刀療法透過精準鬆解沾黏組織,改善局部機械性壓迫與神經敏感性!一開始改善不太多,到最後幾週才進步很多,患者要有耐心對醫療團隊要很有信心才能達到,辛苦他們了,結局是好的❤️
她拿出一疊厚厚的檢查報告與影像光碟,並慢慢敘述起她漫長的病程。大約十年前,她因嚴重脊椎側彎,在台中仁愛醫院接受長節段脊椎融合手術,從胸椎中段一路固定到腰薦椎,總共打入十餘支鋼釘,術後恢復良好,生活幾乎回到常態。
然而命運的轉捩點發生在111年5月8日,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讓她腰部遭受撞擊。她回憶:「當時只是覺得腰有點扭到,沒想太多,誰知道那天開始,身體就像壞掉了一樣。」先是腰痛、髖關節痛,接著出現胸悶、心悸、口乾舌燥、手腳冰冷、夜間盜汗等種種難以解釋的症狀,且越來越頻繁。
她曾嘗試多種保守治療(如藥物、復健),效果有限,甚至一度感到絕望,認為自己可能再也無法恢復正常生活。帶著最後一絲希望,她在家人陪同下從花蓮遠道而來,慕名求診,尋求脊椎針刀療法。
「睡也睡不好,吃也吃不下,到處看醫生都說找不到問題……」她聲音微顫,眼眶泛紅。
為進一步確認診斷,參考田阿姨提供的X光與MRI影像(拍攝日期為2022年10月22日)。X光顯示,患者腰椎與胸椎段有多枚固定釘與金屬棒,固定範圍從胸椎下段(約T10)至腰椎上段(約L2),整體對位尚可,但腰椎生理前凸略減,提示可能存在術後僵硬與筋膜張力異常。
MRI影像進一步揭示:矢狀面顯示腰椎L3-L4與L4-L5間椎間盤退化,伴隨輕度椎間盤突出,壓迫硬膜囊,但未見明顯神經根壓迫。冠狀面與橫斷面顯示髖關節周圍軟組織異常高訊號,特別是髂腰肌與臀中肌周圍,提示筋膜與軟組織可能存在慢性炎症或沾黏。胸椎段筋膜層亦見不均勻訊號,與患者胸悶、心悸等交感神經相關症狀相符。
我耐心把影像結果詳細解釋給田阿姨聽:「阿姨,您看這張MRI,您的腰椎固定段雖然穩定,但下面的L3到L5有些退化,還有筋膜沾黏,這就是您腰痛和髖關節痛的原因。胸椎這邊的筋膜也有問題,可能跟您的胸悶、心悸有關。我們可以用針刀把這些沾黏鬆開,應該能幫您減輕症狀。」田阿姨聽後問:「徐醫生,那這種治療要多久才能好?」我誠懇回答:「田阿姨,您的狀況比較複雜,可能需要兩個月左右的療程,但我們會根據您的進展調整,您要對自己有信心。」田阿姨點頭,露出了一絲希望的笑容
🛑脊椎針刀原理講解與治療過程在開始治療前,我向田阿姨詳細介紹脊椎針刀療法的原理:「阿姨,脊椎針刀是一種微創治療方法,原理是用一根很細的針刀,精準地切開那些黏在一起的筋膜和軟組織,鬆解壓迫,讓您的肌肉和神經恢復正常功能。同時,針刀還能刺激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組織修復,這樣您的疼痛和僵硬感就會慢慢改善。」田阿姨聽後有些好奇地問:「徐醫生,這跟一般的針灸不一樣吧?」醫師解釋:「對,阿姨,針灸主要是調節氣血,針刀則是直接處理筋膜和軟組織的問題,效果更直接,但我們會參考核磁共振定位,確保安全。」田阿姨聽後放心地說:「好,那就麻煩醫生了,我真的很想好起來。」
🛑療效與追蹤經過兩個多月(共16次針刀治療),至112年6月16日,田阿姨症狀大幅緩解,腰痛與髖關節疼痛幾乎消失,VAS評分降至1分,胸悶心悸不再發作,睡眠恢復正常,僅偶有輕微口乾,視為暫時畢業。她在畢業時拉著我的手說:「徐醫生,真的太感謝您了,我終於能好好過日子了!」我趕快叮囑她:「阿姨,您恢復得很好,但還是要注意不要過度勞累,我們每兩個月回診一次,確保不會復發。」
112年8月與10月回診時,田阿姨表示活動自如,無明顯不適,VAS評分穩定在0-1分。她還帶來了家鄉的花蓮麻糬,笑著說:「徐醫生,這是我的一點心意,謝謝您讓我找回健康!」至112年底,症狀幾乎完全消失,田阿姨的生活品質全面恢復。
⭕️討論與總結本案例為一典型術後筋膜沾黏合併外傷後慢性疼痛的複雜病例。脊椎針刀療法透過精準鬆解沾黏組織,改善局部機械性壓迫與神經敏感性!一開始改善不太多,到最後幾週才進步很多,患者要有耐心對醫療團隊要很有信心才能達到,辛苦他們了,結局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