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脫合併中重度狹窄醫案 #三位神外醫師皆建議需手術 #症狀出現走路跛行且無力走不久 #時不時一個小動作就誘發痠抽痛麻 #晚間入睡常伴隨雙小腿抽筋 #打過葡萄糖及PRP無效收場 ㊣腰椎整合中醫微創逆轉勝 ★感謝台北市王阿姨及家屬熱情見證
👉台北市松山區的王阿姨,年紀約69歲,在十個月前不明原因不舒服,於某診所做過傳統針炙三個月、電療及熱療各八個月,於某診所打過高濃度葡萄糖二次、PRP二次,晨起及晚上睡覺疼痛,日常生活誘發疼痛的姿勢久站約半小時、往前彎腰痛、往後仰痛。
❤️🩹 來看診前,最困擾的症狀是跛行、酸、麻、抽痛、無力,而且走不久,到晚上時腰會變得很酸痛,雙腳小腿也會一直抽筋,因為這些症狀到處看診也詢問醫院的醫生,而3間醫院的醫生都建議手術,為什麼會來這裡是因為女兒本身也是在這裡接受徐醫師的治療目前也畢業了,所以經由女兒介紹來徐醫師這裡做初步的診斷及治療
🎈來診所治療的第三次,走路本來會痠、麻、痛的症狀明顯改善了很多,王阿姨的老公也明顯感受到太太的心情不一樣,變美麗了!!!
主要走路時間也拉長許多,上廁所有時會麻到會陰,這些症狀都消失了!!好開心~
💖 小編的喃喃自語….
『生活中總有一些不期而遇的挑戰,而生病就是其中之一。當我們被疾病束縛時,感到無助跟沮喪,彷彿世界被黑暗所籠罩。而康復過程也是一段漫長的旅行,我們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來恢復身體健康,同時也需要調整心態,重新找回生活的樂趣。這個過程就像在黑暗中摸索,尋找一絲光明。正是這段經歷讓我們更加珍惜生活的每一個瞬間,正視自己的健康,而健康也是生命的延續。』,感謝王阿姨為診所留下★五星級評論★
👨⚕️ 診斷:
1.腰椎核心肌群萎縮
2.L4L5 第一度椎體滑脫合併中重度椎管狹窄
3.L4L5;L5S1椎間盤突出
4.梨狀肌症候群
✍治療時間:111.08.23~111.09.30 共12次
🌲脊椎整合中醫微創減壓治療
一般來說,單純的脊椎狹窄壓迫神經,是因為長期彎腰導致脊椎兩旁的黃韌帶(ligamentum flavum)肥厚增生進而壓迫到神經,只要未伴隨脊柱嚴重滑脫,通常只要將黃韌帶減壓,讓神經不再受到壓迫即可,之後訓練患者核心肌群,讓筋膜當作自己的最強骨架,原則上開刀是最後最後要選的路。
📣搭配腰部五個復健操
💢註:黃韌帶是脊柱椎管內用來維持脊柱穩定性的一個韌帶組織結構,它屬於脊柱後柱的支持結構之一。長期的坐姿或彎腰工作容易導致肥厚增生,常引起椎管的狹窄,嚴重者會出現腰痛和下肢的疼痛和麻木。
👨⚕️ 徐醫師判讀一分鐘思維:
X光跟核磁共振都顯示有骨刺跟椎間盤突出,但並不特別嚴重,但為什麼會那麼痛,還痛到每天吃兩次止痛藥,答案是剛剛好卡住神經根,又發現患者髖關節張力過大,這種情況會讓患者雖然核磁共振看起來都沒有什麼大問題,但是走路一段時間會因為髖關節的張力拉扯到腰椎的腰大肌,進一步讓神經根拉扯
🔴 醫師如何診斷出腰椎管狹窄症
1️⃣病歷:腿部疼痛,並有機會背部同時出現疼痛。
2️⃣檢查:通常是背部僵硬,身體其他部份亦可能有病癥。
3️⃣腰椎X光片- X光片往往能顯示退化的轉變,屈曲及伸展的X光片可顯示出脊柱的活動是否不正常。
4️⃣核磁共振掃描 (MRI) - 核磁共振掃描對於評估脊椎的問題非常有用,因為它能顯示出神經、其他軟組織和骨骼。
‼️造成腰椎滑脫有大原因
1.先天脊椎結構發育異常-天天發育不良所致,好發於第五腰椎與薦椎之間
2.椎弓解離-通常發生年輕的運動員與外傷或壓力性骨折(過度使用),以第五腰椎與薦椎之間最常見
3.腰椎退化
4.創傷性-嚴重外傷造成的骨折性滑脫
5.病理性-骨質疏鬆、脊椎感染、腫瘤等原因,造成脊椎支撐不足,產生病理性滑脫
(本節節錄早安健康,僅供衛教使用)
😱導致腰椎管狹窄症的原因
1.脊椎面關節炎
2.椎間盤突出
3.黃韌帶肥厚
4.其他原因 – 腰椎管狹窄症的其他成因,可以是脊髓腫瘤、外傷、佩吉特氏病及軟骨發育不全等,但它們比較罕見。
(本節節錄亞洲專科醫生,僅供衛教使用)
📍 什麼是梨狀肌綜合症?
梨狀肌綜合症 ,又稱之為梨狀肌候群症,意指梨狀肌引起的臀部疼痛和坐骨神經受到梨狀肌壓迫而引起的坐骨神經痛的症狀。
這是一種鮮為人知的疾病,其中位於臀部的梨狀肌會「抽筋」並導致臀部疼痛。梨狀肌還會刺激附近的坐骨神經,引起腿後側和足部的疼痛、麻木和刺痛(坐骨神經痛的症狀)。
😲花1分鐘了解避免造成突出,維持正確姿勢很重要
1.站立時要避免駝背
2.避免久坐、久站,長時間維持同樣姿勢
3.搬重物時請同時善用腿部及腰椎的力量
4.選擇軟硬適中的床墊維持脊椎的正常生理彎曲
✨坐要有坐相,站要有站相,才能維持良好的正確姿勢喔~
🆘 什麼情況下需要開刀?
長期保守治療無效者,且經 CT 或MRI檢查明確診斷,或出現大小便失禁,跟肌肉萎縮患者應接受手術治療。
⚠️本文案例均已經過當事人同意刊登露出,並經患者同意拍攝照片影片上傳。
⚠️本文為案例資訊,僅作為推廣針刀醫學療法衛教資訊之介紹分享,治療效果會因個人體質與術後保養而有異。
‼️徐國峰醫師提醒您,任何醫療處置均有潛在風險,並非每個人都適合,本文內容僅供參考,實際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及溝通而定。
🧐有相關問題請就近洽骨科、復健科、針刀、針灸醫師,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徐國峰中醫診所關心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