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歲老母的奇蹟之旅從輪椅到迪士尼的一萬步 #有時候這種醫案我自己都感動到不行 #脊椎手術六根鋼釘術後沾黏的案例 #引用三個不同國家的數據來分析

2025-01-05
在生命的旅途中,有時痛苦像一條無盡的隧道,而愛與希望卻能點燃最深處的光芒。這是一位88歲母親與女兒共同迎接挑戰、逆轉命運的故事。


顏老奶奶曾是家中最堅韌的靈魂,然而,數年前,腰椎的嚴重狹窄和滑脫讓她的生活停擺。不得已,她選擇在台北某知名醫院接受脊椎融合手術,這是針對重度腰椎問題的常見手段。手術過程中,骨科主任醫生在她的腰椎植入了六支鋼釘,固定關鍵部位,恢復脊椎的穩定性。術後,她的生活質量大幅提升,連續五年都能自行行走,甚至偶爾參與家庭聚會。


然而,2022年,疼痛悄然降臨。原本穩定的狀況逐漸惡化,腰椎區域的痛楚如影隨形,讓她連最簡單的行動也感到困難。從步履維艱到完全依賴輪椅,她的世界縮小到房間的四面牆之內。即便女兒全力照顧,她依然無法掩飾內心的絕望。


☢️脊椎融合手術的風險與挑戰
根據美國骨科醫學學會(AAOS)的數據,脊椎融合手術對於脊椎穩定性和結構損傷的患者,是一種效果顯著的療法,但同時也伴隨著潛在的風險。數據顯示,術後五至十年內,大約15-20%的患者可能出現鄰近節段疾病(adjacent segment disease)。這是因為融合部位穩定後,周圍未融合的椎間盤和關節需要承受更多壓力,進而導致退化。此外,術後沾黏也極為常見,尤其在高齡患者中,約有30%的病例會因纖維化引起神經壓迫,導致慢性疼痛。


日本骨科醫學會(JOA)研究顯示,術後神經壓迫的患者中,有50%以上會面臨行動能力減弱的問題,而這種情況在80歲以上的患者中更為顯著。


台灣骨科醫學會(TOA)也指出,高齡患者的脊椎融合手術後,約有20-25%的人可能需要進一步治療以緩解持續的疼痛。


老奶奶的症狀正是這些統計的真實寫照。她腰椎的融合部位周圍出現了明顯的沾黏,神經受到壓迫。疼痛將她禁錮在輪椅上,幾乎完全失去行走能力。


⭕️脊椎微創針刀療法的希望
2024年11月,在女兒的陪伴與推薦下,顏老奶奶來到我的門診。經過詳細的檢查和病史分析,我確診她患有典型的脊椎術後沾黏症狀。面對這樣的情況,傳統的大型手術並不是最佳選擇,尤其對高齡患者而言,風險極高。因此,我建議採用微創針刀療法,這是一種低侵入性、高精準度的技術,專門用於鬆解沾黏、釋放神經壓迫。


在治療過程中,我們特別強調個性化方案,針對她的疼痛區域逐步進行處理,同時透過與女兒密切溝通,記錄每次治療後的疼痛變化。我們也安排了復健計劃,幫助她逐漸恢復行動能力。


整個療程共進行10次,歷時不到兩個月,從十一月初一直到十二月底左右,隨著治療的推進,老奶奶的疼痛明顯減輕。起初,她從室內走到家門口,再逐漸嘗試短途散步,直到有一天,她激動地告訴我們,她已經能夠走完社區的小徑,甚至開始計劃一場出國旅行!!


💯迪士尼樂園的幸福奇蹟
2024年12月月底的一個溫暖的冬日,老奶奶與她的女兒飛往日本東京,踏上了一場她們夢寐以求的旅程——東京迪士尼樂園。在那充滿童話與歡笑的世界裡,老奶奶的腳步再次輕盈起來。女兒用手機記錄下這個感動的時刻:那天,她們居然走了將近一萬步!這位曾經連短距離都難以行走的母親,穿梭於樂園的每個角落,與女兒一同觀賞遊行、在這片夢幻的莊園中著留下難忘的照片。


女兒在後來的疼痛日記中寫道:「那一天,我的母親真的走了快一萬步,家人擔心她走太多又希望她坐一下輪椅休息一下,沒想到老人家表示還要繼續走!她的笑容,是我這幾年來見過最美的風景。」


🛑脊椎針刀奇蹟的背後
這樣的結果不僅僅是醫療技術的勝利,更是愛與信任的結晶。微創針刀療法的成功逆轉,讓老奶奶重新獲得行走的自由,也讓她的家人看到希望的光芒。


🆘 什麼情況下需要開刀?

長期保守治療無效者,且經 CT 或MRI檢查明確診斷,或出現大小便失禁,跟肌肉萎縮患者應接受手術治療。

 

✅本文案例均已經過當事人同意刊登露出,並經患者同意拍攝照片影片上傳。
✅本文為案例資訊,僅作為推廣針刀醫學療法衛教資訊之介紹分享,治療效果會因個人體質與術後保養而有異。
✅徐國峰醫師提醒您,任何醫療處置均有潛在風險,並非每個人都適合,本文內容僅供參考,實際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及溝通而定。
🔵有相關問題請就近洽骨科、復健科、針刀、針灸醫師,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徐國峰中醫診所關心您(針刀專字第28號,台灣針刀醫學會創會專科醫師,兩岸雙專科針刀醫師執照。)
☎️諮詢電話:02-8772-5280(自費預約高品質門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