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脊髓壓迫導致手麻跛行掰咖 #複雜的案例歷經兩個月的治療終於大功告成 #感謝基隆七堵區李伯伯熱情見證 #最後一段最重要告訴你什麼時候一定要開刀 #脊椎針刀減壓療法逆轉勝
2025-02-11
⭕️無助的開始
民國 111 年 10 月 22 日,85 歲的李伯伯在兒子的攙扶下,緩慢地走進診間。他的雙手微微顫抖,雙腳更是明顯跛行,讓人一眼就能看出他的不適。他的聲音透著疲憊:「徐醫生,我的手已經麻了一年多,最近腳也開始走不穩……是不是沒救了?」
脊髓壓迫與手腳麻木的關聯
頸椎脊髓壓迫主要是因為椎間盤突出、骨刺增生、黃韌帶肥厚等因素導致脊髓受到壓迫。當脊髓壓迫到一定程度時,會影響手部的感覺神經,導致雙手麻木、無力、精細動作困難(如扣鈕扣、寫字、拿筷子)。若壓迫繼續惡化,會影響下肢運動功能,使患者步態不穩、踩空感、甚至跌倒,這正是李伯伯的情況。
脊髓壓迫為何會導致步態不穩?
當頸椎壓迫影響到脊髓時,會影響本體感覺(Proprioception),也就是大腦對身體位置的感知能力。患者會覺得腳底像踩在棉花上,無法精準控制步伐,因此容易東倒西歪,甚至無法走直線。這也是為什麼一些患者走樓梯時特別困難,因為他們無法確定自己腳的位置。
治療調整
民國 111 年 10 月 22 日,85 歲的李伯伯在兒子的攙扶下,緩慢地走進診間。他的雙手微微顫抖,雙腳更是明顯跛行,讓人一眼就能看出他的不適。他的聲音透著疲憊:「徐醫生,我的手已經麻了一年多,最近腳也開始走不穩……是不是沒救了?」
脊髓壓迫與手腳麻木的關聯
頸椎脊髓壓迫主要是因為椎間盤突出、骨刺增生、黃韌帶肥厚等因素導致脊髓受到壓迫。當脊髓壓迫到一定程度時,會影響手部的感覺神經,導致雙手麻木、無力、精細動作困難(如扣鈕扣、寫字、拿筷子)。若壓迫繼續惡化,會影響下肢運動功能,使患者步態不穩、踩空感、甚至跌倒,這正是李伯伯的情況。
1. 針刀治療:針對頸椎神經卡壓點進行放鬆,減少發炎與壓迫
2. 神經修復療法:改善神經傳導,幫助恢復手部靈活性 3. 步態訓練:初步訓練核心肌群,降低跌倒風險
🛑第二階段治療(第 3 週 - 第 4 週)
脊髓壓迫為何會導致步態不穩?
當頸椎壓迫影響到脊髓時,會影響本體感覺(Proprioception),也就是大腦對身體位置的感知能力。患者會覺得腳底像踩在棉花上,無法精準控制步伐,因此容易東倒西歪,甚至無法走直線。這也是為什麼一些患者走樓梯時特別困難,因為他們無法確定自己腳的位置。
治療調整
1. 增加頸椎動作治療,改善神經滑動,減少壓迫
2. 強化步態訓練,增加行走穩定度
第二次評估(第 4 週) • 雙手麻木程度:80% → 70%(已可自己扣鈕扣,但仍不靈活) • 肩膀痠痛:改善 50%,能維持較長時間不痛 • 步態:稍微改善,已可走較長距離,但仍會不穩 • 夜間症狀:睡眠品質明顯提升,不再因疼痛醒來
李伯伯的回饋:「手指感覺稍微靈活了一點,至少能自己穿衣服了,走路還是不太穩,但好像比前兩週好一點。」
脊髓壓迫的長期影響
如果脊髓長時間受到壓迫,可能導致脊髓變性(Myelomalacia),也就是脊髓組織的不可逆損傷。這也是為什麼頸椎壓迫的治療必須及時,否則患者可能會失去行動能力,甚至發展成四肢癱瘓。
治療調整 1. 增加神經促進治療,幫助手部靈活性恢復 2. 增加平衡訓練,加強下肢肌群穩定性 3. 日常動作訓練,幫助重建日常活動能力
李伯伯的回饋:「這次我自己走進來的,不用兒子攙扶了!」
經過 20 次治療,李伯伯的手麻痛減輕 80%,肩膀痠痛幾乎完全消失,最重要的是——他不再跛腳了!
李伯伯的康復,不僅僅是醫學上的成功,更是對我們醫者仁心的一種肯定。對於一位長期遭受病痛折磨的患者來說,能夠避免開刀,無疑是一種幸運。而這份幸運,正是來自於醫患之間的信任與合作。
症狀持續惡化,即使經過一段時間的保守治療(如針刀、復健、藥物等),患者的手部、腿部功能仍在變差,甚至影響生活自理能力。例如: • 雙手無力,出現「巧手功能喪失」(拿筷子困難、寫字困難、無法扣鈕扣) • 雙腳越來越無力,步態失衡加劇,甚至開始頻繁跌倒 • 如廁控制變差,出現大小便困難或失禁
如果患者的頸椎壓迫已經造成嚴重的神經損傷,並且有持續惡化的趨勢,或者 MRI 顯示不可逆的脊髓變性,那麼開刀是必要的選擇。反之,對於症狀較輕、病情穩定的患者,可以嘗試保守治療,避免手術風險。
通常會建議保守治療 3~6 個月,如果沒有明顯改善或反而惡化,就應該考慮手術。如果症狀已經很嚴重(例如脊髓步態明顯惡化、大小便功能異常),則應該立即考慮手術,不要拖延。
※本文為案例資訊,僅作為推廣針刀醫學療法衛教資訊之介紹分享,治療效果會因個人體質與術後保養而有異。
★徐國峰醫師提醒您,任何醫療處置均有潛在風險,並非每個人都適合,本文內容僅供參考,實際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及溝通而定。
▲有相關問題請就近洽骨科、復健科、針刀、針灸醫師,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徐國峰中醫診所關心您 ♥
(針刀專字第28號,台灣針刀醫學會創會專科醫師,兩岸雙專科針刀醫師執照。)
李伯伯的回饋:「手指感覺稍微靈活了一點,至少能自己穿衣服了,走路還是不太穩,但好像比前兩週好一點。」
脊髓壓迫的長期影響
如果脊髓長時間受到壓迫,可能導致脊髓變性(Myelomalacia),也就是脊髓組織的不可逆損傷。這也是為什麼頸椎壓迫的治療必須及時,否則患者可能會失去行動能力,甚至發展成四肢癱瘓。
治療調整 1. 增加神經促進治療,幫助手部靈活性恢復 2. 增加平衡訓練,加強下肢肌群穩定性 3. 日常動作訓練,幫助重建日常活動能力
李伯伯的回饋:「這次我自己走進來的,不用兒子攙扶了!」
經過 20 次治療,李伯伯的手麻痛減輕 80%,肩膀痠痛幾乎完全消失,最重要的是——他不再跛腳了!
李伯伯的康復,不僅僅是醫學上的成功,更是對我們醫者仁心的一種肯定。對於一位長期遭受病痛折磨的患者來說,能夠避免開刀,無疑是一種幸運。而這份幸運,正是來自於醫患之間的信任與合作。
症狀持續惡化,即使經過一段時間的保守治療(如針刀、復健、藥物等),患者的手部、腿部功能仍在變差,甚至影響生活自理能力。例如: • 雙手無力,出現「巧手功能喪失」(拿筷子困難、寫字困難、無法扣鈕扣) • 雙腳越來越無力,步態失衡加劇,甚至開始頻繁跌倒 • 如廁控制變差,出現大小便困難或失禁
如果患者的頸椎壓迫已經造成嚴重的神經損傷,並且有持續惡化的趨勢,或者 MRI 顯示不可逆的脊髓變性,那麼開刀是必要的選擇。反之,對於症狀較輕、病情穩定的患者,可以嘗試保守治療,避免手術風險。
通常會建議保守治療 3~6 個月,如果沒有明顯改善或反而惡化,就應該考慮手術。如果症狀已經很嚴重(例如脊髓步態明顯惡化、大小便功能異常),則應該立即考慮手術,不要拖延。
※本文案例均已經過當事人同意刊登露出,並經患者同意拍攝照片影片上傳。
※本文為案例資訊,僅作為推廣針刀醫學療法衛教資訊之介紹分享,治療效果會因個人體質與術後保養而有異。
★徐國峰醫師提醒您,任何醫療處置均有潛在風險,並非每個人都適合,本文內容僅供參考,實際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及溝通而定。
▲有相關問題請就近洽骨科、復健科、針刀、針灸醫師,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徐國峰中醫診所關心您 ♥
(針刀專字第28號,台灣針刀醫學會創會專科醫師,兩岸雙專科針刀醫師執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