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人工椎間盤都已經換了為什麼繼續痛八年 #相鄰兩節的壓力增加四成以上 #特殊針刀屠龍刀為什麼有效果 #哥的匾額給你感覺

2025-03-14
這是民國112年四月份的一個案例,住在台北市中正區林小姐走進診間的時候,帶著一絲遲疑與期待。這八年來,她已經在無數家醫院進出,做過復健、吃過止痛藥,甚至在 104 年毅然決然地接受了 C3-C4 人工椎間盤置換手術,希望擺脫困擾她許久的頸椎疼痛。但手術過後,她的生活卻沒有變得更好。
相反的,疼痛依舊,甚至有時候更加劇烈。夜晚的劇痛讓她輾轉難眠,白天稍微轉頭或提個東西,就像有無形的鋼索死死勒住她的脖子。她開始懷疑,這輩子是否注定要與這股折磨共存。
當我翻閱她的 MRI 影像時,眉頭微微皺起。人工椎間盤的確安裝在 C3-C4,但她現在的疼痛來源,卻不在這裡——真正的問題出現在 C5-C6。當初手術時,只處理了 C3-C4,但由於人工椎間盤的壓力向下傳導,長年累積的負擔讓 C5-C6 的神經根出口變得更加狹窄,導致了持續性的神經壓迫。
她的眼神中閃過一絲不安,我能感受到她對醫療的不信任,畢竟過去的經驗讓她對手術、針劑、復健都心灰意冷。我安慰她,這次我們不會再讓她走錯方向。

「這次,我們用屠龍針刀來解決問題。」
我決定採取 屠龍針刀(圓頭針刀)治療,目標是: 1. 鬆解 C5-C6 小面關節粘連,讓椎間孔擴大,減少神經壓迫。 2. 減少神經根卡壓,恢復神經滑動,降低慢性炎症反應。 3. 調整頸椎肌筋膜張力,避免頸椎關節的不穩定性持續惡化。
這一次,我要讓她真正遠離疼痛。

🔹 第一週,精準鎖定病灶
「你的問題出在 C5-C6,小面關節的錯位讓神經出口變得狹窄。」 我向她解釋著。
她點點頭,似懂非懂,但我看得出來,她願意給這個治療一次機會。
我使用核磁共振提供提供數據確認針刀進入的角度,圓頭針刀輕輕穿過筋膜,進入 C5-C6 小面關節周圍,這裡正是造成她神經壓迫的關鍵部位。圓頭針刀的優勢在於它不會直接切割組織,而是透過「鈍性鬆解」,將過度緊繃的筋膜、纖維化的組織逐層放鬆,減少對神經的刺激。
第一次治療後,她的疼痛減少了約 30%,雖然還沒有完全消失,但這對她來說,已經是一個久違的好兆頭。

🔹 第二週,小面關節調整
這次治療的目標,是進一步放鬆小面關節的緊繃組織,讓頸椎的排列回到比較自然的位置。
我輕輕旋轉針刀,讓它沿著關節面滑動。這個過程雖然不會讓患者感到劇痛,但會有一種「被撐開」的感覺,因為針刀正在將椎間孔的空間一點點擴展。
這次治療後,她明顯感覺到夜晚疼痛減少,入睡變得容易許多。
🔹 第五週,進入穩定階段
五週的時間過去,她的疼痛已經減少超過 80%,日常生活已經不太受到影響。
「我現在已經可以做一些輕鬆的運動,連以前不能做的瑜珈動作都可以慢慢嘗試了。」她開心地說。
這週的治療,我只做了輕微的調整,確保小面關節的排列仍然穩定,讓她的身體能夠慢慢適應新的狀態。

🔹 第六週,最後一次治療
這是最後一次治療,我只是做了簡單的評估,確認她的頸椎活動度完全恢復,疼痛完全消失。
「這次,我真的痊癒了嗎?」她問。
「是的,這次是真的。」我微笑著回答。
當她準備離開診間時,她突然停下來,回頭看著我,眼神裡帶著滿滿的感激。
「這八年的痛,終於得解了!太感謝您了,徐醫師。」她說。
這一天,她的八年折磨,終於結束。
當她離開診間時,我望著牆上掛著的匾額——「給你感覺」。這不僅是我的座右銘,也是我對每位患者的承諾。
這一次,她真的擺脫疼痛,重新開始了她的生活。

📌 結論
✅ 患者在 6 週內完全康復,擺脫 8 年的疼痛問題!✅ 「人工椎間盤術後相鄰節段病變(ASD)」透過屠龍針刀治療獲得良好效果✅ 不需要再次手術,減少醫療風險與恢復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