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椎間盤突出治療醫案#為什麼傳統的復健可能會沒有效? #什麼樣的情況一定要開刀? #三周決勝負就是那麼緊急 #奇蹟的八週空軍飛官何先生的康復之路

2025-02-15
⭕️從遨遊藍天到病痛深淵112年3月7日,台北市內湖區,這天的天氣灰濛濛的,年紀大約40歲何先生拄著拐杖,步履艱難地走進我的診間。他的右腳幾乎沒有力量,每踏出一步都顫顫巍巍,像是砲彈猛攻下即將墜落的飛機。他的眼神裡透著痛苦,還有一絲不願屈服的倔強。
「徐醫生,我的右腳沒什麼力氣,連走路都快不行了……」他的聲音有些顫抖,但依然沉穩——這是一位見過大風大浪的男人,曾經在萬尺高空駕駛戰機,如今卻連站穩都成了奢望。
看著X光片,我心裡已經有了答案——高度懷疑是腰椎第五節椎間盤巨大突出,但這還不夠,必須立刻安排核磁共振(MRI),才能確認病變程度。
「你這種情況,難怪傳統復健效果有限,因為壓迫神經的不是單純的肌肉緊繃,而是椎間盤本身,如果不處理,可能會影響神經的長期功能。」我直接說道。
何先生點點頭,沒有多說一句話。他懂,必須快,這場戰役和他在空中的決策一樣,分秒必爭。


⭕️驚人的效率!震驚的診斷當天,MRI結果出來了,顯示他L5-S1椎間盤巨大突出,幾乎壓住了整條右側L5神經根,導致嚴重的神經壓迫,這正是他右腳幾乎無力的主因。
「如果不治療,這條神經可能會受損到無法恢復。」我坦誠地告訴他。
何先生皺了皺眉,眼神變得更加堅定,「手術……能不開嗎?」
這種程度的突出,許多醫學中心的選擇會是開刀切除椎間盤,但考慮到他是一名空軍飛官,長期飛行導致脊椎承受的負擔遠超常人,手術後的恢復與適應並不容易。我決定嘗試一種高強度非手術針刀減壓微創治療,如果在三週內無效,再考慮手術。
「我們試試脊椎減壓針刀治療加強復健,目標是降低神經壓迫,讓你的神經有機會自己恢復。」我說道。


⭕️為什麼傳統復健可能無效?許多病人,甚至醫師,都習慣用「復健」來解決椎間盤突出,但問題在於:復健只能處理肌肉緊繃,卻無法直接解決神經壓迫。
何先生之前嘗試了熱敷、電療、牽引、徒手治療等傳統復健方式,短暫會感覺好一點,但每當他一回到駕駛艙,長時間的座姿與重力負荷就讓他的症狀加重。這是因為: 1. 牽引可能讓椎間盤稍微減壓,但不會改變椎間盤的結構問題 2. 肌肉放鬆有助於減輕周邊張力,但根本問題還是髓核壓迫神經 3. 飛行員長時間久坐,無法完全避免椎間盤承受的壓力,導致復健效果有限
如果沒有更有效的方式,外科手術可能會成為唯一的選擇……

 

⭕️挑戰極限的治療計畫我為他制定了一個高強度的非手術治療計畫,包括:

✅針刀治療(共14次,112.03.07~ 112.04.29)
✅針對腰椎L5-S1周圍肌肉與關節突進行鬆 解,減少局部壓迫
✅針對神經壓迫點做調整,幫助發炎區域恢復
✅深層放鬆腰椎穩定肌群,避免過度代償
✅核心肌群強化訓練
✅動態核心運動,增強下背部支撐力
✅神經鬆動技術,減少神經卡壓的情況 

⭕️奇蹟般的恢復治療開始後,何先生每天都記錄自己的狀況。
第一週(3/7 - 3/14) • 針刀治療後,疼痛減輕約20% • 右腳力量還很弱,但已能稍微站穩
第三週(3/21 - 3/28) • 疼痛減少50%,右腳逐漸恢復力量 • 已可自行步行進診間,不需要拐杖
第六週(4/10 - 4/17) • 走路恢復正常,長時間站立無不適 • 打噴嚏咳嗽都不太痛了

 

第八週(4/29)何先生大步走進診間,臉上帶著笑容。「徐醫生,我好像真的恢復了!」他的右腳力量完全恢復,疼痛完全消失。這場八週的戰役,我們贏了。


⭕️但這種情況下一定要開刀!儘管何先生的案例成功避免了手術,但並不是每個病人都適合非手術治療。在以下情況下,手術是不可避免的選擇:


✅大小便失禁(馬尾症候群):表示神經壓迫已經嚴重影響膀胱與腸道功能,若不緊急處理,可能會導致永久性損害。

✅雙側下肢嚴重無力或癱瘓:如果壓迫過於嚴重,導致雙腳無法活動,手術是唯一選擇。

✅超過三個月的積極治療無效:如果疼痛、無力或麻木持續且無改善,必須考慮手術減壓。


⭕️結語何先生的故事,不僅是一次醫療上的勝利,也是一場意志力的考驗。從一名飛行員到一名幾乎無法行走的病人,他經歷了痛苦與掙扎,但最終靠著堅持與正確的治療,成功地擺脫了手術的風險,重返藍天。

 

※本文案例均已經過當事人同意刊登露出,並經患者同意拍攝照片影片上傳。
※本文為案例資訊,僅作為推廣針刀醫學療法衛教資訊之介紹分享,治療效果會因個人體質與術後保養而有異。
★徐國峰醫師提醒您,任何醫療處置均有潛在風險,並非每個人都適合,本文內容僅供參考,實際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及溝通而定。
▲有相關問題請就近洽骨科、復健科、針刀、針灸醫師,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徐國峰中醫診所關心您 ♥
(針刀專字第28號,台灣針刀醫學會創會專科醫師,兩岸雙專科針刀醫師執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