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腰椎滑脫與椎管狹窄的重生之路 #感謝三重吳阿姨熱情見證 #三個外科醫師都建議開刀的超難案例 #說實在的難度很高一開始也只是改善一半 #感謝阿姨繼續相信團隊堅持到最後改善九成

2025-02-06
⭕️六十歲的吳阿姨,住在新北市三重區,這三年來的日子,對她而言是一場煎熬。她曾經是個熱愛生活的阿姨,喜歡到市場和鄰居聊天,偶爾和朋友相約出門散步。然而,這些習以為常的生活片段,早已成為遙不可及的回憶。

 

她的痛,來得悄無聲息,卻逐漸吞噬她的行動力。最初只是輕微的腰痠,但幾個月後,她發現自己無法久站,甚至走不到五分鐘,腰部和右腳就像被利刃割裂般疼痛。那種錐心刺骨的感覺,讓她每踏出一步都猶如踩在刀尖上,特別是早晨,當氣溫稍微降低,疼痛更是加倍襲來,令她難以忍受。


她開始四處求醫,跑遍了附近的復健診所,做過電療、熱療、拉腰,每一種復健療法,她都試過;甚至連傳統針灸,也嘗試了好幾次。然而,疼痛依舊沒有絲毫減輕。最後,她抱著一線希望,前往新光醫院,在醫師的建議下,施打了兩到三次類固醇止痛針。當針劑注入體內時,疼痛暫時緩解了,但好景不長,沒多久疼痛就捲土重來,甚至比以前更加劇烈。


她絕望地聽著神外跟骨科醫師們的診斷:「你的腰椎滑脫太嚴重了,而且合併椎管狹窄,唯一的辦法就是開刀,固定脊椎並打上鋼釘。」這個結論讓她陷入了深深的猶豫。她知道手術並非萬能,不僅風險高,術後的恢復期也相當漫長,甚至有些人手術後仍然無法擺脫疼痛。她開始四處打聽,尋找其他可能的治療方式,直到她聽說了針刀治療,這才燃起了一絲希望。


⭕️腰椎滑脫與椎管狹窄的科學解析
腰椎滑脫(Spondylolisthesis)是指由於腰椎椎體間的不穩定,使得某一節腰椎向前或向後滑動,導致神經受到壓迫。而當滑脫程度嚴重,或伴隨椎管狹窄(Spinal Stenosis)時,脊髓神經通道會變得異常狹窄,進而引發嚴重的神經壓迫症狀,這也是為什麼吳阿姨無法久站、無法久走,甚至出現右腳劇烈疼痛的原因。


由於滑脫導致的椎管狹窄,會讓神經供血不足,特別是在寒冷的天氣下,血液循環更差,導致症狀加重。許多醫師會建議手術固定滑脫的脊椎,以減少壓迫,但手術並非唯一的解決方案,尤其是高齡患者,開刀的風險和併發症都不容小覷。


🛑重生的契機——脊椎微創減壓針刀治療
初次來到門診時,吳阿姨的眼神透露著無奈和痛苦。「徐醫生,我真的走不動了,每天都好難熬……但我還是不想開刀,有沒有別的方法?」她的語氣帶著期待,也夾雜著對醫療體系的疲憊。


經過仔細的檢查與評估,確定她的腰椎第三四跟第四、五節已嚴重滑脫,並合併椎管極度狹窄。這是一個極具挑戰的案例,然而,針刀治療或許可以給她另一條路走。針刀不同於傳統針灸,它是一種微創的筋膜鬆解技術,透過特殊設計的針具,直接針對病變部位進行鬆解,減少神經壓迫,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進而緩解疼痛。


第一次治療後,她的腰部與右腳雖然仍有不適,但明顯感受到疼痛減輕了。她開始相信,也願意給自己一次機會。接下來的十次治療,她一步步地恢復,雖然仍然無法像年輕時那樣健步如飛,但至少,她能夠勉強走上十多分鐘,疼痛也降低了一半。


這讓她燃起了希望,她毫不猶豫地決定再繼續第二個療程。這一次,她的進步更加明顯。從原本連站五分鐘都困難,到後來能夠穩穩地步行二十到三十分鐘,右腳的刺痛感幾乎消失,晨間的劇痛也不再困擾她。當療程結束後,她的疼痛幾乎減輕了九成,久違的笑容重新浮現在她的臉上。「徐醫生,謝謝你,這三年來,我終於可以好好走路了。」她眼中閃爍著感激的淚水。

 

🔅後記:尋找更好的醫療選擇
吳阿姨的故事,並非個案。在台灣,許多腰椎滑脫與椎管狹窄的患者,仍然在手術與保守治療之間徘徊。手術不是唯一的答案,透過適當的微創針刀減壓治療,許多人都能擺脫疼痛、重拾生活。


當醫療技術日新月異,我們應該思考:是否還有更好的方式,能夠幫助患者免於開刀打釘子之苦,卻仍能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答案或許就在那些願意嘗試、不輕易放棄的醫師與患者之間。